初中数学 / 沪科版 / 八年级下册 / 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 /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 编号:20090499

《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作业设计

日期:2024-05-15 科目:初中数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数据,平均数,频数,方差,程度,离散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数学 八年级 第二学期 沪科版 数据的初步分析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 2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平均数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3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中位数与众数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4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方差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知道它们是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3.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一组简单数据的方差. 4.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5.能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内容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初步分析》是《课程标准》中“统计和概率”领域的重要内容, 《平均数》是数据的分析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平均数在初中阶段主要涉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在小学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本节课着重研究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讲解问题,并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答题质疑。并且学生多数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之中,愿意走向讲台占领学习的主阵地。 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够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处理、分析数据.本节课通过学生经历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感受频数分布表制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及估计思想。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进一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知道它们是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4.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一组简单数据的离差平方和、方差。 5.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6.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7.能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能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四、课时作业 第四课时(20.2 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 作业 1(基础达标作业) 作业内容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某企业扶贫小组准备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该企业对扶贫对象的年龄结构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所得的一组数据的方差公式是,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样本容量分别是( ) A.50,45 B.50,28 C.45,50 D.45,36 (2)某园林公司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是2米的某种风景树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相同).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树苗平均高度(单位:cm) 方差 甲苗圃 乙苗圃 丙苗圃 丁苗圃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策划,应选购哪个苗圃的树苗( ) A.甲 B.乙 C.丙 D.丁 (3)南山区博物馆五位小讲解员的年龄分别为10,12,12,13,15(单位:岁),则三年后这五位小讲解员的年龄数据中一定不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