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中考专区 / 模拟试题 / 编号:20181672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三)(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ng,本题,根据,记录,本义,树上
预览图 0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三)(陕西卷) (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计31分) (本题4分)秦秦从网上搜集并摘抄了下面一段资料,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瑞兽之一,龙纹样的起源可追sù至远古图腾崇拜时期。考古学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简化的龙形图案。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龙”从原始图腾演化成为皇权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并在朝代更迭中逐步演化。其成熟期唐宋的“龙”已成为国家权威的标志,并广泛应用在宫廷装饰和皇家用品之中。dǐng盛时期明清的“龙”纹样,其应用程度达到了顶峰,并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1.(2分)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龙”从原始图腾演化成为皇权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 ) (2)并在朝代更迭中逐步演化。( ) 2.(2分)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追 sù (2) dǐng 盛 【答案】1. chóng dié 2. 溯 鼎 【解析】1.本题考查注音。 推崇(tuī chóng):十分推重。 更迭(gēng dié):轮流更替。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追溯(zhuī 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究事物的由来。 鼎盛(dǐng shèng):正当兴盛或强壮。 3.(本题6分)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2)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3)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小园几许, 。(秦观《行香子》) (6)朝而往,暮而归, ,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表现了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是: , 。 (8)美好的景色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张岱《湖心亭看雪》“ , ”一句描绘了天地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答案】 一上高城万里愁 欲渡黄河冰塞川 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书长不达 收尽春光 四时之景不同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欲渡、塞”等字词的书写。 4.(本题5分)请根据你对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1)(2分)材料一中应填入方框中的字是“ ”,它的本义是“ ”。 材料二: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 (2)(3分)朱自清认为最初记录歌谣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那么是因为什么呢?请根据你对《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这一篇章的阅读,简要概括。 【答案】(1) 采 用手在树上摘取东西 (2)最初记录歌谣的人是一些乐工,他们以奏乐、唱歌为工作,而唱歌需要歌词,乐工们为了获得歌词,就去搜集歌谣并记录下来。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和汉字的本义。根据字形和上下文语境,“采”字的上半部分是“爪”字的变形,表示“手”,下半部分的“木”字代表树木。所以,“采”字的本义是“用手在树上摘取东西”。在古代,人们常以手在树上摘取果实或叶子,这个动作就被抽象成了“采”这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采”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摘取树上的东西,还可以指收集、选取等意思。但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它的本义。因此,填入方框中的字是“采”,它的本义是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