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三单元 / 9 / 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编号:20918160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18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辛弃,镇江,孙仲谋,英雄,抗金,南宋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谥号“忠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且李清照也为山东济南人,所以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在军队里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不久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坚决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但一直得不到重用,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有“词中之龙”之称。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主要作品: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者介绍 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 永遇乐———词牌名 文体常识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素来 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追念古事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怀古伤己、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结构特点: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 京口,是镇江旧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北临长江。镇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地势险要,处于抗金前线,一旦让金军占领镇江,就等同于将都城送入虎口。当时韩侂胄(tuō zhòu)把持南宋朝政大权,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曾多次向朝廷和韩侂胄提出战守之策,但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秋登临镇江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创作背景 朗读诗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读诗歌 上阙 觅:寻找 孙仲谋:三国时的孙权,字仲谋。 处:地方。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风流:英雄业绩。 风流总被:被,表被动。 金戈铁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 戈:古代兵器,长柄横刃,可横击勾杀。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了。演出歌舞的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 夕阳照着那长满杂草树木的普通街巷,人们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过。想当年,北伐队伍威武雄壮,像猛虎一样气势非凡。 译读诗歌 下阙赢得:落得,剩得。 仓皇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作者借宋文帝北 伐失败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 (1163)张浚北伐,在符离(治今安徽宿州东北)兵 败事。北,名词作状语,向北。顾:回头看。 犹:还,仍然。 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可堪:哪堪,怎堪。堪,经得起,忍受。 社:土地神。稷,谷神。“社稷”代指国家。 凭:靠。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要建立)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个败逃中回头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结局)。四十三年(过去了),(在)遥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