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 心理健康 / 人际交往 / 编号:20923813

【初中心理班会课】编辑我的朋友圈—社会情绪能力系列心理课

日期:2024-09-08 科目:初中班会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朋友,联系,我们,好朋友,一个,社会
预览图 1
初中班会
【心理课】编辑我的朋友圈———社会情绪能力系列心理课 编辑我的朋友圈 社会情绪能力系列心理课 韦钰院士曾提出:“所有教育机构,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成功的并不是智商,而是社会情绪能力。”社会情绪能力包含三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创意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促进其学业成就的增长,也能提升学生的自尊感与亲社会行为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交友需求,但是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认知与管理技巧,因此,在交友上常常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害怕突破与扩展。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应帮助学生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本课旨在通过活动认识自己的交友情况,了解不同朋友带来的意义;学会扩展自己的朋友圈,不拒绝与不同的人交往;感受友情的积极力量,收获友情。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过程 ①纠缠的毛线球 # 模拟人际交往过程 # 活动规则: 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圆圈。将一团毛线交给其中一个同学,告诉他要丢给和他有联系的同学,并说出是什么联系。联系可以是任何事物(例如喜欢同一种食物、拥有相同的爱好、住在同一个小区等)。 接受者抓住毛线球,再把毛线球扔给其他人,并说出一个他们之间的联系。游戏依次进行下去,这样全班同学都通过一个毛线球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网。 注意: ①把毛线球丢出去的时候要抓住毛线球的尾端。 ②联系的事物尽量不重复,不反复传递给相同的人。 提问:刚刚的游戏过程,你能想到我们生活中的哪一方面?(交朋友) 小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相似之处,让我们产生联系,变成朋友,形成人际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朋友对于我们都有同样的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自己的“朋友圈”,盘点一下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 ②盘点朋友圈 介绍人际交往“邓巴数” 邓巴数定律也叫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但是,其中维持密切的好友关系的仅有15人。说明人的一生能拥有好朋友是十分珍贵的事情。 思考: 你的好朋友都是谁呢?你分别会和TA们做些什么?和TA们交往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根据同学们回答的,有些朋友是会经常一起玩耍的,有些朋友是在你心情低落时给你安慰的,有些朋友是你学习的榜样,带给你力量的。我们可以把朋友圈分为三种: ①娱乐圈:能经常一起娱乐玩耍的好朋友。 ②安全圈:能带给你情绪情感支持的好朋友。 ③成长圈:能带给你榜样作用的好朋友。 (注:朋友圈有交叉,以大部分情况为主。) 现在请盘点一下你的好朋友,将他们的名字分别写在相应的圈内,并小组内交流分享:我的好朋友都是谁?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个圈中。 小结:经过相处,每一位朋友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他的独特意义,从不同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力量。 ③我的开放圈 寻找新朋友 朋友圈不止是娱乐圈、安全圈、成长圈,也是一个开放圈,与不同的人交朋友,我们会收获更丰富的视角与体验。如果你现在可以发一条朋友圈,吸引新朋友,你会如何编辑呢? “发一条朋友圈”活动: (1)编辑一条朋友圈:介绍自己,并表明自己还想交往具有怎样特点的新朋友? 例如:我是小A,我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讲话,但是我很希望我的新朋友是一个外向活泼,能够带着我一起活动的人。 (2)在班级中寻找,如果你愿意成为新朋友,请给TA的朋友圈点赞。 (3)分享: ①寻找人:我的新朋友是谁?我认为TA是怎样的? ②点赞人:我为什么愿意和TA成为朋友。 #余华与史铁生的故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