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主编:吴斌) / 四年级下册 /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 彼得与狼 / 编号:21236482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9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旋律,音乐,音色,表现,形象,片段
预览图 2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彼得与狼》 学习目标: 1.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音色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想象故事情节。 2.运用听辨、律动、模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旋律特点,记忆主题。 3.体验音乐中乐器音色与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初步了解管弦乐合奏的基本知识。 学习重点: 感受不同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学习难点: 体验音乐中音色、旋律等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这首作品主要讲述了彼得和他的朋友们智斗大灰狼的故事,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由交响乐团演奏。 2.介绍作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介绍,对交响童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复习作品中主要出现的管弦乐器音色,为之后的听赏活动做好准备。 二、欣赏前半部分“彼得和他的朋友们” (一)欣赏“彼得”片段 1. 初听 思考:什么乐器演奏?怎样的少年形象? 小结与过渡语:音乐是由交响乐团的弦乐组演奏的,听起来欢快愉悦,弦乐组犹如人声般丰富的音色表现出活泼开朗的少年彼得形象。 2.体验节拍和速度 师:音乐运用了规整的44拍和适合行进的中速。让我们仿佛看到彼得踏着轻盈的步伐开心的走在草地上。 3.哼唱主题,感受愉悦心情 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彼得的主题旋律,在故事中一听到这段由弦乐演奏的主题,就说明彼得出现了。 4.复听 师:在接下来的音乐中,彼得的旋律会反复出现,思考: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旋律之间有什么变化?(旋律出现了4次,似乎每次音高都有变化。) 师:旋律在第2和第4次变高了,作曲家运用了模进的手法,让音色更加明亮,旋律更加清新,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5. “lu“再次哼唱,感受彼得心情的变化 小结:主题旋律一高一低交替出现,仿佛表现了彼得被美景所吸引,每一次看到不同的景色呀都会产生新的喜悦,这样欢快活泼的音乐让我们认识了彼得,接下来,他的朋友们也将陆续登场。 设计意图说明:熟悉少年彼得的主题旋律。感受小提琴明亮清新的音色以及旋律欢快活泼的特点,想象音乐所描绘出的少年彼得朝气蓬勃的人物形象。 (二)欣赏“朋友”片段 1. 长笛———鸟 (1)初听 师:木管组乐器音色脆亮,能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 (2)画线条 师:为什么旋律让你想到小鸟,请你用线条徒刑边聆听边思考,画画时力求表现旋律起伏的特点。 小结:用点表现前半段短促跳跃,好像小鸟在枝头啾啾的唱歌。用线圈表现后半段盘旋缠绕的旋律,就像小鸟忽上忽下的热情的飞旋,是不是特别形象。长笛是表现小鸟的主要乐器。 (3)观看长笛演奏视频 小结:长笛音色脆亮,忽上忽下的旋律表现出这是一只热情的小鸟。 2. 听辨双簧管和单簧管音色如何?表现“鸭子和猫”? 师:双簧管音色扁扁的,亮亮的,就像捏着鼻子发出的声音,表现的是小鸭子。单簧管是圆圆的、透透的,表现的是猫。 3. 聆听双簧管“鸭子”片段 (1)听片段,思考:节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小结:中速,34拍,双簧管扁扁的声音带着装饰音的长音就像小鸭子稚嫩的嘎嘎声。摇摆起伏的旋律就好像小鸭子在池塘里悠闲戏水。 (2)用动作表现鸭子戏水的形象 4. 聆听单簧管“猫”片段 (1)听片段,思考:节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小结:稳稳的44拍,单簧管用圆润的音色奏出了规整的节奏,音乐中还衬着有规律的低音,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只尾巴摇摇柔美高傲的猫。 (2)学猫的动作 设计意图说明:运用对比的方式聆听单簧管与双簧管的音色,结合舞蹈表演,把握鸭子与猫的形象,在活动中熟悉朋友们的主题旋律。 (三)片段欣赏 1. 听辨角色出现顺序 2. 片段一“河边相遇” 3. 片段二“争论不休” (1)思考:速度和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密集的节奏型使鸭子的声音变得急躁,音乐情绪变得紧张。 (2)拍节奏 4. 片段三“小猫偷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