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 编号:21240358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9-19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村落,穴居,历史,居住,人类,单元
预览图 9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农 工 商 住 行 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 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 劳作方式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 日常生活 第五单元 交通与 社会变迁 第六单元 医疗与 公共卫生 村落 集镇 早期城市 城市化推进 前9000年 原始社会 末期 前3500- 前3100 近代以来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选择性必修二 第10课 新课程标准:了解学习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产生、出现和发展状况, 了解世界不同民居出现的原因和其中体现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选择性必修二 第10课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宋代 邵雍《山村咏怀》 2、古邑临河水,昏鸦噪县门。四方争集市,三户自成村。禾黍秋风陇,牛羊落日原。客愁千万种,辛苦向谁论。 --明代 陈蒙《宿迁》 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宋代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品读诗文,感悟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 思考: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哪三种居住形式和环境? 村落 集镇 城市 发展轨迹 因地制宜 民众居所 的历史与变化 探寻不同民族 的宜居之所 罗马人一直在征服空间,中国人却一直试图与宇宙建立和谐的关系。 ———《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与住宅》 传承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守望 目 录 CONTENTS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下》 传世文献中的古史传说是否可信? 其对于历史研究而言有何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先民居住形式还需补充哪些史料?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 教材P56<史料阅读>中还列举了传世文献中有关中国远古先民从穴居走向筑屋居住的记载 文字出现以前,历史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流传下来的,古史传说对于研究远古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补充历史遗迹及考古研究史料等相互印证。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辞过》 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系辞下》 人类居住形式的发展: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作用: ①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②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先民在利用自然,因地制宜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然。 一、发展轨迹———民众居所的历史与变化 1.村落的产生 “华夏第一村”———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 村落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①村落的特点? 血缘纽带、聚族而居 ②村落形成的原因? 农业发展,安全的需要 自然环境的影响 时 期 距今8000年、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地 点 辽河流域、400-700米的山坡上 村落外围 环绕椭圆形壕沟 出土文物 石器、陶器等 房 屋 170余座半穴居成排分布 储 藏 窖穴400余座 墓 葬 墓葬30余座 储藏区 墓葬区 居住区 防卫区 生活用品 村落:伴随农业出现,人类开始筑屋定居,形成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 作用:定居、繁衍、防卫、集体活动、凝聚宗族、管理教化、农业生产 一、发展轨迹———民众居所的历史与变化 1.村落的产生 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 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 B 村落———人类最早的家 家,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