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开学考专区 / 高三上学期 / 编号:21242987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4-09-19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文化,时期,突厥,制度,家训,盛行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连接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是( ) A. 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 B.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 C. 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 D.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2. 公元前702年,“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为表谢意,齐国为防守边境的各国军队馈送食物,并让鲁国来帮忙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按周王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人怒,请师于齐”。这说明了,春秋时期( ) A. 贵族政治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B. 郑国力图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度 C. 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破坏殆尽 D. 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3. 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 ) A. 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 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 C. 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 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4. 下表为汉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东汉( ) 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开导水田, 劝以耕牧, 郡中乐业” 渔阳太守张堪在狐双(今北京)“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大力修治境内陂池,开垦荒地 任延为武威太守时“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皆蒙其利” A. 冶铁技术进步助力农业丰收 B. 官府推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C. 稻作技术在北方农业区普及 D. 河西四郡大力发展水利灌溉 5.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阮咸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这反映了当时( ) A. 社会动荡刺激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B. 战乱割据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交流 C. 三教合一加速了学术思想的融合 D. 政权更迭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训文化盛行,许多名士、文人都有自己的家训(如下表)。与这一时期家训文化盛行密切相关的是( ) 名士文人 家训内容(节选) 王羲之 事君廉,交友真,与士同心,与儒共德,宥寝视决,文物传世。 王导 忠谨事主,崇尚正直,慎戒好胜,淡泊名利。 陶渊明 言必信,行必果,事不两立,道不两存。 A. 佛道两教的盛行 B. 宗法制度的加强 C. 门阀制度的兴盛 D. 传统儒学的复兴 7. 《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这反映该时期( ) A. 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 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8. 前赵刘曜称帝后,沿用九品官人法,设立学校,肯定士族特权。前秦君主苻坚也曾“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这些现象例证了( ) A. 十六国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 B.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C. 魏晋时期地方官学开始设立 D. 北朝政权采用汉族典章制度 9. 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所灭。随后,唐太宗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下设六州,任用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还将大量突厥降户迁入长安,对部分突厥酋帅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