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 3.2《 学习成就梦想》 教学设计 课题 3.2 学习成就梦想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学习关乎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强大,积极担负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光荣使命; 2.责任意识:努力完成学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3.道德修养:培育爱国情怀,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4.健全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 重点 怎样学习 难点 学习的意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学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不忘叮嘱广大青年上下求索,去求真学问、练就硬本领,珍惜韶华、不负青春。 青年时期,又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观看课件 阅读趣味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 习近平常常提到“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青年时期,他在艰苦条件下读书学习的诸多故事为人传颂。 2013年,在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中,习近平现身说法:“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回忆起自己30里借书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书。” 在当年村民和知青眼里,习近平“爱读书”“懂得很多知识”“是个有文化的人”。 经常去习近平所住窑洞里串门的王宪平回忆:“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当时的煤油灯很简陋,把用完的墨水瓶里灌上煤油,瓶口插个铅筒筒,再插上灯芯,点燃了照明就拿本书,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除此之外,他还潜心学习生产劳动方面的技能。 1974年,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农村办沼气,意识到这可以解决梁家河缺煤少柴的问题,于是他和其他大队代表亲自去四川学习办沼气技术,回来后动员村民组建办沼气的施工队。后来,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村拥有了第一个沼气池,逐步解决了村民照明、做饭和取暖的问题。 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滋养着他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设问:国家主席习近平热爱读书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归纳总结: 学习的意义: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保国为民的重要基础。读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实现梦想的重要路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增强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设问:你能不能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呢? 展示课件: 下面这些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学习重要性的名言警句: 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学习是增加视野的唯一途径。———歌德 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5、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艾默生 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7、好书是伟大心灵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