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鲁教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 编号:21560892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探秘水世界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7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分子,运动,间隔,实验,变化,水蒸气
预览图 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 分子 1.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水分子的排列方式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D.水分子的数目 2.关于固态、液态、气态水的分子在相同空间内分布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B.图乙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图甲变为图乙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3.在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无处不在。下列有关水的三态变化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体积变小了 B.一定量的水,当它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大小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C.水的三态变化,其实质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4.实验课上化学老师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倒入100 mL的量筒中,观察到混合后液体的体积小于100 mL,这说明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性质不同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 5.“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B.1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C.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7.根据下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1两个烧杯中品红的扩散速率相同 B.实验2中浓氨水变红 C.实验1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D.两实验均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8.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已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1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其中乙烧杯的作用是   ;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中,观察到品红在   (填“冷”或“热”)水中扩散得更快,原因是             。 (3)实验3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       、     。混合均匀后,分子会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9.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 B.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C.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10.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闻到臭味是因为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1.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 12.“海浩”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海浩”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13.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飞舞  D.冬天雪花飘飘 14.《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