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汉族民歌》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民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的民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本课着重学习汉族民歌的三大体裁:号子、山歌、小调,重点聆听劳动号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节奏、歌词、唱腔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从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音乐要素对于音乐情绪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基于先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在学习本课汉族民歌时,会懂得应着重聆听歌曲的个别音乐要素,如:方言、旋律、节奏、歌词、唱腔等,从而判断汉族民歌三大体裁各自的特点,并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汉族民歌的部分唱段。 但我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欠佳,从小并未接受过完整的、系统性的音乐学科的学习,多数人无法做到视谱演唱,因此音准较差,难以准确的表达一首歌曲,且羞于表达、难以调动使之参与到歌曲的表现表演当中。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设计的活动用到的歌曲都是易于表达、便于演唱的歌曲,以便学生更好的参与体验,且以感受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弱化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 学习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重点聆听劳动号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节奏、歌词、唱腔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从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的目标。 (二)、艺术表现: 通过对作品音乐情绪的感受体验、对主题的演唱、对方言腔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汉族民歌的部分片段。 (三)、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和了解民歌,理解民歌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内涵,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进而对民歌肩负起传承保护、继承发扬的文化重任。 重难点 通过重点聆听劳动号子,感受其在方言、旋律、节奏、歌词、唱腔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 从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的目标。 评价任务 通过聆听川江船夫号子,总结劳动号子的概念,并演唱《打夯歌》感受号子在方言、旋律、节奏、歌词、唱腔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聆听山歌和小调从而了解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而达到审美体验的目标。(目标一) 创编《抬桌子号子》、模唱《槐花几时开》、《墙头记》的部分唱段,通过对主题的演唱、对方言腔调的模仿,在参与实践表现的过程中,学会汉族民歌的部分片段。(目标二) 通过教师对三首歌曲的讲解与范唱,学生可以理解到民歌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内涵,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进而对民歌肩负起传承保护、继承发扬的文化重任(目标三)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歌唱导入,通过演唱一首“劳动号子”并设问:“本课要重点聆听哪一种体裁的汉族民歌?”导入本课主题。 学生活动 判断教师演唱的是汉族民歌三大体裁(号子/山歌/小调)当中的哪一种?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和教师范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视听,使之快速进入融洽愉悦的学习状态。环节二:新授教师活动 一、明确单元及本课学习目标 讲解大单元学习目标。 基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劳动号子(号子)【重点环节】 (一)新授 1. 和学生一起观看生活中真实场景下的“劳动号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劳动号子的概念。 2. 欣赏非遗传承人杨兴勇演唱的“川江船夫号子”,并讲解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3. 教师讲解劳动号子的种类,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工程号子当中的《打夯歌》。 4. 讲解《打夯歌》,并范唱、教唱。 (目标三) (二)讨论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探讨如何重新填词,编创一首《抬桌子号子》。 (三)编创【难点】 引导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