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探问人生目标》教案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第一框题“探问人生目标”。该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人生目标的价值,并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人生目标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源泉,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石。教材通过情境导入、名言解读、榜样力量、调查分析和人生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开始对自我、社会和未来产生更多的思考,但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部分学生可能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另一些学生则可能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目标的设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规划人生的能力。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因此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课时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 通过学习顾诵芬等榜样的事迹,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道德修养 1. 通过名言解读和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责任意识 1. 通过调查分析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认识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增强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感。 2.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健全人格 1. 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人格,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成就幸福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人生目标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动力源泉,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石。 2. 正确的人生目标带来的内在激励: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目标能够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帮助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 3. 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分阶段实现长远目标。 难点 1.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2.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社会发展需求,树立既符合个人理想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目标。 3. 如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充满挑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视频资料、PPT课件、学生用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播放短视频 (1) 播放自然界中的《鸟巢》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 (2) 提问:结合视频材料,谈谈人类建造“鸟巢”和小鸟筑巢的区别说明了什么? (3) 教师点拨: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而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