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省高一年级12月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的玉器组合。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玉器技术日益提升 B.礼乐文化初步形成 C.玉器使用逐渐普遍 D.公共权力逐渐集中 2.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以高价大量购买丝织品,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提倡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不再购买鲁国丝织品,禁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A.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B.实施重农政策增强齐国国力 C.外向型经济引发鲁国衰落 D.齐国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竞争 3.战国时期,慎到重视“势”,强调君主权势;申不害重视“术”,强调政治权术,健全法制;商鞅重视“法”,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结合;韩非宣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说明,这四人 A.代表不同社会阶层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希望结束无序社会D.主张实施严刑峻法 4.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粟每石三十钱左右。秦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法家思想的阻碍 B.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C.气候条件的剧变 D.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 5.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这些建议 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 B.与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存在矛盾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表明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主流 6.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措施只在北朝首创,而南朝缺失。这说明 A.北方文化仍优于南方 B.少数民族受传统习惯影响较少 C.经济重心南移未完成 D.制度创新受益于民族交融氛围 7.756年,唐玄宗发布了一篇筹划平叛全局的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于是“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由此可推知,这一做法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开创了盛世局面 D.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8.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的。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多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时期,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希望寄托情感世界。推动这一变化的制度是 A.科举制度 B.两税法 C.租庸调制 D.均田制 9.表1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1 女侠 事迹 红线女 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 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 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B.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 C.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佛道思想的影响力增强 10.唐代在京经商的商人,可以将大量现钱交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