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祝福 【教学目标】 1、把握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掌握作者通过肖像、语言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难点: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鲁迅《坟·灯下漫笔》里把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还说:“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二、新课讲授 1、复习文体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作品《彷徨》 重要内容是展示了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着重描绘农民在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压迫与束缚下的精神状态,从而揭示他们悲惨生活的根源。在这个集子里,作者还探索了知识分子的道路问题,写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两代知识分子,在个人出路上的探索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小说技巧圆熟,刻画深刻。特别是人物塑造上,作者擅长于用白描和点睛的笔法表现人物,成为范例。 4、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主题 5、梳理字词 三、分析探究 1、故事情节 (1)梳理 现实: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典型环境) 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3—33) 回忆: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 现实: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2)(深化主题) 运用倒叙手法 (2)倒叙作用 情节上,在小说开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寻根探源的兴趣; 内容上,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死去,强烈的对比,更加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2、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封闭的农村社会、群众的淡薄冷漠 (2)这部小说有几处环境描写?找出品味其中的语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开头的祝福景象 ②序幕中祝福景象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③祥林嫂死后当晚(32) 描写雪 ④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 (88)描写雪 ⑤结尾的祝福景象 (3)环境描写,亦在暗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人物形象 (1)祥林嫂短暂的人生经历 (2)祥林嫂 分析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以至于被社会吞噬的人物形象。 (3)鲁四老爷 分析语言描写、行为描写、间接描写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