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024·内蒙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规定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调兵权统归兵部;地方各省设三司,互不统属。其目的是(B) A.解决倭患 B.强化皇权 C.增强国力 D.发展科举 2.(2024·鄂州二模)明初规定,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皆须向官府申请路引(通行证),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遍设巡检司,稽查往来行人。上述规定反映了明朝(C) A.推行海禁政策 B.限制商业发展 C.社会控制加强 D.法律日趋严苛 3.(2024·湖南)“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C) 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 4.(2024·荆门模拟)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是(C) A.部队军纪严明 B.百姓大力支援 C.战术应对灵活 D.兵源质量优良 5.(2024·黄冈模拟)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徐光启(D)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 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 6.(2024·荆州二模)明朝建立以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营建,使紫禁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D) A.民族关系的和谐 B.社会的急剧转型 C.西方科技的传入 D.国家力量的支持 7.(2024·苏州)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C) “宣政院印”印文 金奔巴瓶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8.(2024·随州模拟)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A) 时间 事件 1696年 平定噶尔丹叛乱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62年 设置伊犁将军 1793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A.强化边疆治理 B.抵御外来侵略 C.加强君主专制 D.监察地方吏治 9.(2024·恩施模拟)汉口在明初仅为一片荒滩,后形成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商船往来于此。至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这一现象说明了(C) A.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推动市镇兴起 D.出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10.(2024·咸宁模拟)京剧在清朝末期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不同于昆曲只注重雅文化的传承,而是代表着民众的心声,使民众乐于接受。材料旨在说明京剧(B) A.具有高超审美价值 B.符合民众价值追求 C.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D.体现清朝社会风尚 11.【中外科技的发展】(10分) 材料一 (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摘编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二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