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内容) 凤阳花鼓 课时 安排 1 主备 张明月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情绪活泼欢快,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接触过《多彩的乡音》,学唱了重庆、台湾和朝鲜民歌,对“乡音”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和速度,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带有跳跃性的节奏能激发出学生对民歌学习和传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能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带有跳跃性的节奏特点,体会歌曲中衬词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独立演唱歌曲,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运用“咚锵”的声势和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3.创意实践: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小乐器伴奏、声势律动等方式表现歌曲。 4.文化理解:通过学唱和表现,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民歌,引导学生重视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且独立的演唱歌曲 难点:二声部的演唱及小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一、导入 1.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歌曲,猜一猜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曲跟哪两种小乐器有关系。(锣、鼓) 2.听一听锣、鼓的声音,说一说哪个乐器适合演奏长拍子,哪个乐器适合演奏短拍子,尝试演奏出下面的节奏: 锣:X — — — X — — — 鼓:X 0 X 0 X 0 X 0 3.加上一些有趣的词,你能一边打拍子,一边读出这些词吗?利用歌曲第二乐段进行锣鼓练习。 4.没错,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就是来自安徽凤阳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叫做凤阳花鼓,让我们先从一段视频中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凤阳花鼓。观看凤阳花鼓视频简介。 5.在旧社会凤阳花鼓的表演用的是腰鼓,是人们讨生活而进行的表演,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大的腰鼓也演变成了小小的花鼓,现在的凤阳花鼓是一种展示文化内涵的艺术表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富有丰厚文化内涵的凤阳花鼓吧,出示并书写课题。 二、新授 (一)听歌曲,分乐段 1.请同学们听歌曲,并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老师用拍腿和音乐凳拍二声部节奏) 2.和老师一起为歌曲打拍子伴奏,同时观察老师的拍子从哪里开始有了变化,引导学生将歌曲分为两个部分。 (二)学唱第一乐段 1听老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观察老师红色框框里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讲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得歌曲旋律更加连贯流畅,歌曲更优美) 2.听老师完整演唱第一部分歌词,找一找这部分有没有完全相同的乐句,尝试着拍读出来,重点解决切分节奏: (1)找到相同的乐句,先模仿老师的拍读,发现问题 (2)讲解切分节奏,并带入歌词拍读 (3)除了这两个地方,还有哪里有切分节奏,尝试自己拍读 3.用接龙的方式拍读第一乐段歌词,最后一句齐读。 4.我们尝试用拍读接龙的方式接唱 (1)先分小短句接唱,然后师生交换 (2)长句子接唱,然后师生交换 5.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三)第一乐段声势律动 1.如今的凤阳花鼓都是以较快的速度表现欢快的情绪,展现人们的美好生活,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带上你们最美的笑容,唱出最美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再次演唱歌曲,并注意观察老师加入了什么动作。 2.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声势律动。 3.听二声部范唱做声势律动,老师加入一声部的演唱 4.分声势组和歌唱组两个声部尝试合作 (四)学唱第二乐段 1.播放整首歌曲的范唱,第一乐段做声势律动,注意老师从哪里开始加入了乐器。 2.从衬词这里开始的,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熟悉的衬词吗,一起来读一读,并尝试直接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