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讲 选择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1.掌握评价检验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2.掌握评价性质探究类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类型一 检验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评价的思考方向 (1)反应原理是否科学,仪器使用细节是否正确。 (2)若实验方案中强调试剂过量、少量或给出了浓度、物质的量等相关信息,则要考虑试剂的量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3)若实验方案中添加多种试剂,要注意试剂添加顺序是否正确,添加的试剂是否对实验有干扰。 (4)物质检验实验中,要注意是否具有“唯一性”,即题给环境下,出现该现象的是否只有目标物质。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_____。 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 _____。 3.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Y中一定含有: _____。 4.向CH2===CHCHO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_____。 5.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_____。 6.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_____。 【教考衔接】 典例[2023·新课标卷,11]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取一定量Na2SO3样品,溶解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HNO3,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将银和AgNO3溶液与铜和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Cu的金属性比Ag强 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对点演练】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操作、现象、结论”的逻辑关系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 B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D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浅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2.[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实验 A 鉴别某材料是丝绸还是化纤 取样灼烧,闻灼烧时的气味并观察灼烧后灰烬的状态 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定温度下,用相同质量的同种锌粒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观察气体产生的快慢 C 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移取10.00 mL稀盐酸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红色,依据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 D 证明非金属性:Cl>S 向装有FeS固体的装置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类型二 探究型实验方案的评价 1.原理或性质探究类简单实验方案设计常考点总结 (1)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2)探究物质酸性的强弱。 (3)探究物质的其他特殊性质,如漂白性、不稳定性。 (4)探究物质溶解能力(溶解度)的大小。 (5)探究化学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2.原理及性质探究类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思路 (1)理论依据是否正确(物质的性质、化学原理等)。 (2)是否注意控制变量。 (3)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4)实验现象与结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观察出现浑浊所用的时间。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__。 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