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31/31cf3dad10ded5c31c8ace4479c86571.png)
第3节 吸收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是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是这一节的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知识,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此时还不具备这些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师如何形象简明地使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故成为教学难点。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感性知识入手,精心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该课为学生构建了一种愉悦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条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并设置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在交流和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多种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经验,畅所欲言。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相互交流,充分表达。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吸收作用》,它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起,构成了绿色植物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全部内容,教材还安排了“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进行了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在教材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到根据具有吸收作用,本节内容将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根的吸收作用”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且涉及一些物理、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多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完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理解 1. 掌握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吸收作用”的定义,以及它在植物体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2. 了解植物根部结构:学生应了解植物根部的基本结构,如根尖、根毛等,并理解这些结构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中的作用。 3. 理解吸收原理:学生能够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如何影响植物的整体生长和发育。 科学探究与创新 1. 设计实验:学生应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如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3.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与方法 1.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质疑现有的科学理论或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2. 逻辑思维:学生应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 科学方法: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测量和记录等,并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 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合理灌溉和施肥来促进植物生长,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验。 2.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