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讲 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 【课程标准】 1.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类型实验特点评价或设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 2.建立解答探究类综合实验的思维模型。 类型一 物质性质的探究 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 (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 2.探究实验中常见操作及原因 操作 目的或原因 沉淀水洗 除去××(可溶于水)杂质 沉淀用乙醇洗涤 a.减小固体的溶解度; 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 续表 操作 目的或原因 冷凝回流 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 控制溶液pH 防止××离子水解;防止××离子沉淀;确保××离子沉淀完全;防止××溶解等 学生用书↓第360页 “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结晶” 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杂质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 加过量A试剂 使B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B物质的转化率等) 续表 操作 目的或原因 温度不高于××℃ 温度过高××物质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或××物质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质氧化(如Na2SO3等)或促进××物质水解(如AlCl3等) 减压蒸馏(减压蒸发) 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物质受热分解(如H2O2、浓硝酸、NH4HCO3等) 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 抑制××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3溶液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加热MgCl2·6H2O制MgCl2时需在HCl气流中进行等) 配制某溶液前先煮沸水 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防止××物质被氧化 反应容器中用玻璃管和大气相通 指示容器中压强大小;平衡气体压强避免反应容器中压强过大 (2023·湖北卷)学习小组探究了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如下图,仪器A的名称为_____,装置B的作用为_____。 (2)铜与过量H2O2反应的探究如下: 实验②中C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产生的气体为_____。比较实验①和②,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H+的作用是_____ _____。 (3)用足量NaOH处理实验②新制的溶液得到沉淀X,元素分析表明X为铜的氧化物,提纯干燥后的X在惰性氛围下加热,m g X完全分解为n g黑色氧化物Y,=。X的化学式为_____。 (4)取含X粗品0.050 0 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5.00 mL。(已知:2Cu2++4I-===2CuI↓+I2,I2+2S2O===2I-+S4O)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 _____, 粗品中X的相对含量为_____。 答案:(1)具支试管 安全瓶(防倒吸) (2)Cu+ H2O2 +2H+===Cu2++2H2O O2 增强H2O2的氧化性 (3)CuO2 (4)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96.0% 解析: (1)由题给实验装置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具支试管;Cu与浓HNO3反应产生的尾气直接用NaOH溶液吸收会引发溶液倒吸,装置B起到安全瓶的作用,防止倒吸。(2)Cu在稀H2SO4作用下,被H2O2氧化生成Cu2+和H2O,溶液变蓝。Cu2+作用下,H2O2会被催化分解生成O2。在Na2SO4溶液中H2O2不能氧化Cu,在稀H2SO4中H2O2能氧化Cu,说明H+使得H2O2的氧化性增强。(3)X为铜的氧化物,设X的化学式为CuOx,其在惰性氛围下分解生成黑色氧化物(CuO),则: CuOxCuO+O2,则2CuO2 ~3I2 ~ 6Na2S2O3,则样品中m(CuO2)=×2×96 g=0.048 g,w(CuO2)=×100% =96.0%。 1.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以验证Fe3+、Cl2、SO2氧化性的强弱。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K1、K3、K4,打开K2,旋开旋塞a,加热A,则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_____。 (2)B中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