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 编号:22680409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文,精神,我们,设计,教学,方案
预览图 5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
2025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探索,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政治认同。 2.通过对人文校园的设计探讨,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延续和践行,提升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 3.通过活动的深入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作为做人做事的重要底蕴,推己及人,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文精神的内容。 2.教学难点:人文精神的影响及价值。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寻精神印记】 课前小调查:展示学生的课前困惑。 小组汇报:人文精神的时空探寻。 学生从不同视角探寻人文精神,感受其深远影响,小组课堂展示分享。 人物组:那些影响深远的名言。 1.从“光盘行动”追溯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朝朱柏庐《朱子家训》 2.从“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追溯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启思导行:除了这里列举的人物,你平时还欣赏哪些诗句或名言?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活组:我们的人文生活。 展示学生生活中的人文熏陶和故事。 启思导行: 你还有哪些滋养自己、熏陶自己的方式? 场景组:有一种美,叫南京地铁。 启思导行:南京地铁的美,藏在平凡的生活中。 作为一个普通的出行场所,南京地铁为什么要设计这些丰富的人文元素呢? 场景组:南京———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 小结:跟随小组同学的足迹,由古及今,由小我到城市,我们发现,人文精神一直都在身边,这份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 【活动二:燃精神之光】 【共创人文校园】 每一位同学都是人文校园建设者,请同学们合作创建校园人文设计方案。 【设计举例】 ●人文活动:如15分钟人文课间、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合唱节优化方案等(活动不限) ●人文场所:如校内共享书屋、读书亭、1公里艺术空间、树木文化牌等。(场所不限) 【设计要求】 (1)每个小组用图画或文字展示方案,择取恰当的人文精神指导设计。 (2)组内设计与交流时间5分钟,并推选代表分享。 现场采访: 1.你可以分享你们组的讨论过程吗?比如:第一个同学说,第二个同学说,第三个同学补充……最后是怎么形成这个共识方案的? 2.“求同”,是否意味着没有争议,要与他人完全一致?“存异”,是否意味着在争议中选择妥协?还是…… 3.当你的见解没有被采纳,你们的讨论还有意义吗? 共识: 和而不同,既寻求共同点,又尊重差异,和谐但不妥协。 中和泰和,在包容中不失内核,活出自己的定力和从容。 中华人文精神影响着你我,滋养着你我,指导着你我。 我们要唤醒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丰富我们的精神底蕴。 课后作业: 【共创人文校园方案推送】 在自己熟悉的社交平台推送人文校园方案,同时将方案完善提交给学校学工处。 活动三:续精神文脉。 【视频领悟与升华】 教师总结: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我们何其有幸,拥有千年文脉的滋养。 中华人文精神,在岁月变迁中沉淀、延续,展现其深远影响。 我们要在生活中,真正唤醒、内化这份中国人特有的人文滋养,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践行者! 教学反思: 唤醒向内的力量 本次市级公开课的顺利收官,凝聚了中心组第1小组全体成员的心血与汗水。当我在市级教研平台上呈现大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设计时,不仅深切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组在幕后的深耕细作,更深刻感受到思政课堂的独特魅力。这堂看似普通的公开课,实则蕴含着超越单课时的教育价值:它既让我收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