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教科版(2024) / 四年级下册 / 电路 / 4.电路出故障了 / 编号:22680412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2.4 电路出故障了 实验设计

日期:2025-04-12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电路,故障,灯泡,电池,学生,检测器
预览图 2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电路出故障了实验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路出故障了》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4节课的内容。教材主要开展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第二个活动: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第三个活动:检测故障电路。本节课从“小灯泡不亮”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并学习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来检测故障电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可以制定并实施简单的实验设计。同时,在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电路的概念。因此,让他们来讨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旨在让学生当遇到“灯泡不亮”这一问题时,能依照“电路出故障了—哪儿出了故障—如何排查”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维分析,经历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长此以往,必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尊重事实、善于动手探究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设计原理: 利用电路中电流的通路与断路现象,通过改变电路中的元件连接状态,模拟电路故障。通过观察和检测,找出故障所在,并修复电路,使小灯泡重新点亮。 五、实验目的: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六、实验器材: 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七、实验可达成的效果: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独立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八、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里安装电池,在电池盒的正极连接一根导线,然后依次连接开关、小灯泡,最后连接电池负极,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2.检查电路连接是不是正确,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点亮。若小灯泡不亮,断开问题电路,预测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然后用灯座、电池盒、小灯泡、导线、电池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3.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故障电路中的各元件进行排查,找出故障原因。例如,可以直接观察小灯泡的灯丝有无断裂,或用电路检测器对小灯泡进行检测。也可以重新拧一拧电路中的小灯泡,使灯座和小灯泡充分接触,闭合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点亮,以检查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如果怀疑电池没有电,可以换一节新的电池,闭合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点亮。如果怀疑导线断了,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或更换新导线。 4.根据排查结果,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九、实验注意事项: 1.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电池,并让电池的负极接触电池盒的弹簧夹,正极接触电池盒内部的金属片。 2.灯座的螺口有两个部分要与灯泡接触,一部分接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另一部分接触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 3.连接开关时,开关要保持断开状态,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再闭合开关。 4.每次使用自制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之前,要进行自检,以确保检测器的正常工作。同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