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北宋建立后,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宋太祖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B.轻徭薄赋,勤俭治国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设转运使,财赋收归中央 2.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徇私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宋初,因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同乡一事被告发,太祖皇帝在讲武殿亲自出题重考,殿试遂成科举定例;宋太宗时还对殿试实行糊名制,以防徇私。由此可见,宋朝科举( ) A.打破了世家大族世袭特权 B.提出了诚信考核指标 C.完善了考试的程序与形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3.墨菲在《亚洲史》—书中写道:(宋)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 A.宋代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变化 B.宋代科举考试的题目难度降低 C.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D.全国范围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最多时达120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3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给朝廷财政造成很大负担……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反映了( ) A.北宋时中央集权的强化 B.改革科举制的必要 C.北宋边疆战争失败原因 D.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5.下表为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政权创立的文字特点和功用,据此可知( ) 政权 造字特点 文字功用 辽 “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 刻石立碑;文学创作 夏 “汉字型”文字,构造合理,表达清晰 佛经、法律、字典、经史著作 金 “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直(真)字” 用于科举;翻译经史著作 A.书法开始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B.汉字的演变由繁杂到简化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增强 D.文字演变反映政治的分裂对峙 6.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7.“诗史互证”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中可以考证南宋历史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宋朝( ) 宋代《耕获图》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图像史料 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 A.农业生产发展 B.社会经济繁荣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学艺术灿烂 9.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2 495 54.4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重心南移 10.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会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③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④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