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100 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在一年级数学下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接了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成果,是对数字运算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同时也为后续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筑牢根基,更是乘、除法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期铺垫。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来看,本单元以 “计数单位” 这一核心概念为统领,学生在探究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过程中,深化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初步体会加、减法运算的一致性,为形成系统的数学运算思维奠定基础。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将得到初步的锻炼与提升,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本单元分口算加法和口算减法两个内容,其中口算加法包括两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例2主要教学100以内进位的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减法包括三个例题,例1主要教学10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例2主要教学100以内退位的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例3主要教学利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数连减)。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接触本单元内容前,一年级学生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他们能够借助数数、数的组成等方法进行运算。这种运算经验和数感,为学习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借此尝试理解更大数的运算。同时,前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的顺序、组成等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不过,学生个体之间对20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上有待提高,这会影响他们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进度。 单元目标拟定 1.借助直观学具,通过操作、比较等活动探索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和“满十进1(退1当十)”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圈一圈或连减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为认识除法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相加、减”以及“满十进1(退1当十)”的道理,能正确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会解决生活中“同数连减”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和道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