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三大改造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1)单元分析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1956年到1976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1956-1976年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成就巨大,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和和挫折,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2)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终端,一切为终端服务。八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在已经学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国得建立和巩固中了解到推翻了三座大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还通过政治上和平解放西藏、军事上抗美援朝和经济上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政权,这些也使一些学生误判为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在接下来的授课中不仅要有面向整体的基础知识讲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兼顾生生间的差异,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问题探究等形式去引领学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都的相关史实。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课程标准要求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②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③知道中共八大; ④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⑤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⑥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2)核心素养目标 ①唯物史观 知道一五计划及其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作用;正确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会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表现,知道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②史料实证 理解并运用现代史的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等类型史料说明历史问题。知道文件记录对研究现代中国历史的作用;通过一五计划成就图片、三大改造的合作社公私合营照片、模范人物照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献等,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搜集焦裕禄、王进喜和雷锋等模范人物的资料,讲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③时空观念 能够按时序排列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④历史解释 知道一五计划成就和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及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及其成就;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宪法和共同纲领的区别。 ⑤家国情怀 通过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认识到社会主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