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 编号:22766777

复习课件:2025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3—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日期:2025-04-18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0
(课件网) 华夏熔炉: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叄 《燕然山铭》石刻 汉击匈奴,勒石记功 “汉倭奴国王金印” 东汉光武帝赐倭国使臣金印 “茶马互市金牌信符” 明代茶马贸易官方凭证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拓片 《礼宾图》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鎏金铜像 清驻藏大臣令牌 鸿胪寺官员 东罗马使节 高丽使节 东北少数民族使节 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所绘《坤舆万国全图》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交融、汇聚 交流、辐散 活动:请为这些文物设计一个展览的主题 【民族关系】在今天我国国土领域内,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 【对外交———国家关系】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包括与近邻———东亚的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各国之间的交往,到16世纪逐渐扩展到美洲之间的交往。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真题典例+规律探寻 核心精讲+方法指导 课标要求+考情分析+命题重点 思维导图+整体感知 1 考情分析·素养导向 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3 核心精讲·命题预测 线索一: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古代民族关系 古代边疆管理 线索二:古代中国的世界交流图景 目 录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课标要求 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往,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提高民族自信心。 考情分析 本专题跨度较大,涵盖民族交往、中外交往,而且联系国家层面时政热点的频度较高,是中考的重要考向,复习时要予以重点关注。本部分是中考中的常见知识,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在基础知识之外,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注重对历史宏观思维的考查以及家国情怀的渗透。 命题重点 各民族交流交往史实以及国家对台湾、新疆、西藏的边疆管理是重点内容,复习时要多关注。 丝绸之路;宋朝的对外贸易;郑和下西洋;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是古代对外交往的重中之重,材料题经常涉及。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华 夏 认 同 材料: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材料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冲突与交融———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古代民族关系 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廧咎如(qiáng gāo rú)所得二女季隗(wěi)、叔隗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春秋战国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契机,这些民族产生华夏族认同观念 线索1 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的交响史诗 1.汉武帝北击匈奴: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此后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秦朝 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对越族)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防御匈奴南下,修建了西起临洮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