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国的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和台湾的联系。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年的 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年的 之战。 200 官渡 208 赤壁 吴 夷洲 知识回顾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你认为谁最有实力一统三国? 数据来源:《三国志》《绪汉书 郡国志》 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西晋的建立 二、八王之乱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说出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敕勒川狩猎图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诸葛亮辅助朝政。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开始衰落。 魏灭蜀 266年 280年 263年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曹丕死后,出身于世族豪门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西晋 280年,完成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一、西晋的建立 阅读教材85页第二段,结合下面的材料,从统治政策、生活上和社会风气三方面分析归纳西晋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西晋时的贵族、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火,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鲁褒《钱神论》 统治政策: 生活上: 社会风气: 实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道德沦丧,唯钱是图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4、西晋的社会状况 ①统治阶层出身大地主、大贵族 ②实行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③社会风气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86页前两段,归纳八王之乱的背景。 材料一(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材料二(晋惠帝司马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惠帝记》 背景:①封王掌实权,势力日益强大。 ②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这种方式产生了哪些后果? 结合视频、教材内容及下列材料,思考:八王之乱带来怎样的影响? 流民南迁方向 西晋流民南迁示意图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影响: ①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反映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首北朝民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敕勒川狩猎图 东汉以来,居住在我国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xiān)卑,羯(jié),氐(dī),羌(qiāng)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匈奴 羯 阅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教材P87,概括少数民族内迁分布情况。 读图分析: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 氐、羌 匈奴、羯 鲜卑 陕西关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