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第16课 三国鼎立 / 编号:22783927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曹操,刘备,三国,之战,材料,孙权
预览图 1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动摇东汉统治 黄巾起义 沉重打击东汉统治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最终产生军阀割据。。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 2022年版课标要求 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三国的政权更迭。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观察图片,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共同反映了东汉末年的什么景象? 经济萧条,人口锐减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萧条的景象?假如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的渴望是什么? 是谁顺应了历史潮流,结束了这种局面? 军阀混战;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壮大势力的措施: 政治: 经济: 用人: 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解决生计和军粮问题 招揽人才,用人不疑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作用: 十万人 袁 绍 200年 三四万人 曹 操 官渡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乌巢 袁绍和曹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 请思考: 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北方呢? 他下一步又会怎么做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统一全国 皇室宗亲, 三顾茅庐得 诸葛亮的辅佐 仁贤用能,地理位置优越,政权稳固 今操已拥百万众,挟天子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 ———诸葛亮《隆中对》 1、诸葛亮认为当时实力最强的是哪两个人? 2、针对这种情况,诸葛亮向刘备提出怎样的建议? 建议:①曹操实力雄厚,不可与之争锋; ②孙权占据江东,可以结为盟友。 曹操和孙权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作用: 208年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曹操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五万 曹军 二十万 曹操和孙刘联军 诈降火攻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材料二: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三:史学家强曹操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①曹操官兵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②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③曹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吴 220年 曹丕 洛阳 (pī)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成都 建业(南京)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注意 ▲ 魏国不是曹操建立的 ▲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 ▲ 229年三国鼎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