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1 2 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 经济的繁荣 1、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②北方人大规模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 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一、农业的发展 2、表 现 :①粮食作物———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材料一: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约353市斤, 北方小麦亩产约178市斤,无论面积还是亩产都远超前代。 ———漆侠《宋代经济史》 “又今江浙间,有稻粒 稍细 耐水旱 而成实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之占城稻。" —宋史《食货志》 拔秧的人跨坐秧马, 前后滑行自如, 降 低劳动强度,提高 劳动效率。 秧马:拔秧工具 一、农业的发展 都城 重要地点 南 京 质 河 洛 阳 心 钧州◎东京 汝 州 血建康 宣 州 湖 州 苏 州 州 江 临 安 ◎ 田 一 明 州 泉 “苏湖熟,天下足” “ 苏 常 熟 , 天 下 足 ” ●商业城市 设立市舶机 构的地点 在 宋 代 , 遍分“ 的 舂米 打场 2、表现: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江南种稻普 印收获 得 犁地 收割 灌溉 插秧 一、农业的发展 耕获图 北宋政权界 南宋政权界 今国界 蚕桑 茶叶 ◇ 丝 织 9 江 陵 鄂 山 潭 州 成 都 通叹 兴 庆o 海 海 南 东 唐、宋茶叶产地和年产量 朝代 产地(州、县) 年产量(斤) 北宋政权界 — 南宋政权界 ◎ 东 京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成 都 o临安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直 海 北宋棉花种植区域 注:唐、宋时州的建制有别,县级政区 变化不大 江南之土最宜生木絮(木棉),故其人 多不衣麻而衣絮。 ——— 《农政全书》 南宋后期,棉 花种植已推进到江 淮 和 川蜀一带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 一 日以无。 ———王安石《议茶法》 2、表 现:③经济作物在南方很大发展 一 、农业的发展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宋代棉花推广路线 宋代茶树主要种植区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 43州52县 97州277县 约6000万 约1.5亿 唐代 宋代 东 海河 派郡今北京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山阳 淮河 江都部 延陵 京口 长江 <1>元朝建立初期,为了 便利南粮北运, 忽必烈 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 河,与原有运河连通, 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 大 都。 <2>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 运航线,粮食运输一度 以海 运 为 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呈大弯曲状; 元朝运河截弯取直,直通大都,缩短了航 2、表现: ④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运输粮食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 程 。 一、农业的发展 黄河 鼓者 东都落口仓 (洛阳) 江 南 大兴 吁 湖 海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1、 纺织业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丝织技术迅速提高,各地都出现了一些享有盛誉的名特产品, 如 “东绢”和“蜀锦”,号称天下第一。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丝织业:北宋时, 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四 川、江浙地区发达 材料二: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 棉纺织中心, “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 棉和棉纺织技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增多。 黄道婆推广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 棉纺织技术到松江。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黄道婆,生于南宋末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人。元朝时 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归来,将海南黎族地区先进的 棉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 改进棉纺织工具, 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印染工艺水平。她对棉纺织业的 发展贡献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