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历史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主题情境·主题辩论会 学习目标 2 情境串新知 3 课堂小结 4 随堂练习 5 前课回顾 1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前课回顾 1.1368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为强化皇权,在中央明朝废除_____,权分六部;在地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为监视官民,明太祖设立_____,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明朝科举考试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一篇文章须分成八个部分,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因此称为“_____”。 丞相 朱元璋 三司 锦衣卫 明太祖 4.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_____。 奴儿干都司 八股文 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知道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认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培养家 国情怀; 2.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重点 情境串新知 在探讨明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方式时,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与不同的见解,为此,历史老师精心策划了一场辩论赛,旨在深入理解和分析明朝的对外交往策略。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 明朝的对外关系是战争与冲突的外交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集中在这参加我们的辩论赛活动,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评委入座。 辩论必须有一个话题,今天的主题是“明朝的对外关系是和平的外交还是战争与冲突的外交”,对这一主题正反双方各持意见,展开辩论。 接下来,我宣布本次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发言举证,陈述观点…… 西洋的位置:明初,人们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正方一辩发言举证:郑和下西洋 西洋何在? 东洋 “身长九尺,腰大十围, 四岳俊而小齿若编贝”“声音洪亮”,而且“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明史·郑和传》 姓名: 郑和,小名三宝,原姓马 民族: 祖籍: 回族 云南昆阳(今晋宁) 功绩: 靖难之役、七下西洋 1.背景———前提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经济基础: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根本) 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 材料四: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三: 郑和(1371—1433)(邮票) 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朱棣),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 ———《故马公墓志铭》 2.目的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自永乐(明成祖的年号)初,奉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