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冀人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风格各异的建筑 / 第19课 科学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 / 编号:22851122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时精选19.科学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一课一练(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建筑,发展,混凝土,建筑物,建造,手工操作
预览图 3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时精选19.科学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 一、填空题 1._____促进了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2.不同地区建筑物结构不同,除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外,还与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及_____有关。 3.古时候,人类为寻找远处的食物,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_____,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4.科技发展促使_____、_____、_____等新的建筑技术出现。 5.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建筑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降低了_____,提高了_____。 6._____推动了建筑物的发展变化,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7.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建筑机器人、太阳能技术等_____的出现,以及各种_____的使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二、选择题 8.陕西窑洞,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建筑结构。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更多的陕西人住进了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楼房。影响住宅发生巨大改变的根本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人力的发展 C.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 9.比较山洞、窝棚、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我们发现建筑材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描述概括得最全面的是( )。 A.墙体材料从石、砖变成了混凝土 B.门窗从天然木材变成了钢铁、铝合金、塑料、玻璃等材料 C.从简单的天然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材料 10.下图的建筑物的功能是( )。 A.居住 B.防洪 C.祭祀 11.小智和小伙伴对于工程建造提出自己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深圳很少发生地震,在深圳建造的工程不需要考虑抗震性 B.深圳湾大桥的建造用到了力、材料、测量等相关科学知识及技术的支持 C.工程的关键是把它建造出来,不需要设计图 12.古时候,人类可能最早居住的地方是( ) 。 A.洞穴 B.树巢 C.帐篷 13.建筑的发展顺序是 ( )。 A.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 B.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自动化、机械化 C.机械化、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自动化 14.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对比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 A.有无水泥 B.有无钢筋 C.水量的多少 15.在气候多雨的环境中生活,最适宜搭建的民居是( )。 A.陕西窑洞 B.四川民居 C.傣族竹楼 16.修建地铁时地下巨大的孔洞是用“盾构机”挖掘的,如下图。回顾过去的施工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 A.人力代替机械 B.从人力走向机械化、自动化 C.自动化返回人力 三、判断题 17.19世纪以前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木头、混凝土。( ) 18.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木屋。( ) 19.智能空调实现了语音控制、电量管理、睡眠模式、预约控制、信息提示等智能技术。( ) 20.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建筑新技术,如建筑机器人和 3D 打印建筑材料等,这些新技术既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又提高了建筑的质量。( ) 21.用质地、形状、大小相同的纸搭出结构不同的纸桥,这些纸桥的承载力是各不相同的。( ) 22.除了气候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对建筑物的特点有一定的影响。( ) 2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物的发展变化,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四、简答题 24.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呈椭圆形,因此混凝土结构建设难度非常大,再加上场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因此对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方反复讨论,项目团队最终研发了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抗冻、微膨胀、高强度、易泵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赛道和场地的抗冻及收缩补偿功能。 结合上述资料,说说国家速滑馆在建设中是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建筑物关系的。 五、实验题 25.磊磊想探究“不同形状的纸桥哪种受力大”,下图是他画的拱形桥、平面桥示意图。 (1)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