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外交的表现和成就。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归纳、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运用史料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探究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绘制外交大事年表,增强历史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认识到外交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实力的支撑,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理解和平外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合作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2.教学难点: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现代外交的视频,展示中国现代外交的从容和风度。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回顾百年前的外交,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外交变化呢? 可以结合视频中的场景、人物语言等细节,以及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从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等方面思考。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视频中中国现代外交的风度,对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困境,思考背后的原因,如中国自身发展、国际格局变化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渡语:大家的思考都很有深度。新中国外交从艰难起步到逐步走向辉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 17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去探寻这些外交成就背后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与概况 展示内容:展示联合国成立的相关资料,包括中国是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的信息,以及美国操纵联合国将新中国排除在外的资料。 教师提问:为什么是 “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 “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会议和经过是怎样的?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明确中国在联合国的创始地位,理解新中国成立后被非法排除在外的情况;让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恢复合法席位的关键信息,如时间是 1971 年 10 月 25 日,会议是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等。 过渡语:了解了恢复合法席位的背景和过程,那中国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重返联合国呢? (2)原因与意义 展示内容:展示关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亚非拉国家支持、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相关史料,包括经济发展数据、军事成就、国际会议参与情况等。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中国自身发展(如经济、军事成就)、国际支持(亚非拉国家)、国际格局变化(美国霸权衰落)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外交胜利、国际事务参与、国际地位提升等角度思考意义。 过渡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外交的重大胜利,而在同一时期,中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 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关系破冰与正常化 展示内容:展示 “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的相关史料。 教师提问:“乒乓外交” 在中美关系破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在 20 世纪 70 年代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有哪些重要成果?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 “乒乓外交” 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角度理解其作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