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编号:22921706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交往—2025学年新版教材七下历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日期:2025-05-1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西洋,郑和,明朝,引导,影响,学生
预览图 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程标准】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阐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目的、过程、特点及影响;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了解明朝援朝战争和葡萄牙人攫取澳门租住权的史实;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运用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地图演示等方法,探究明朝对外关系的多样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绘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形势图等,增强历史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感受郑和的探索精神、戚继光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实力和外交政策对对外关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国家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和影响;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明朝对外关系从和平交往到冲突变化的原因;认识明朝对外关系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展示中国 “航海日” 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每年的 7 月 11 日是中国‘航海日’,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一天吗?这背后其实和明朝的一段重要历史有关,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吗?”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历史知识,思考明朝在航海方面的重大事件。若学生难以回答,可适当提示与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有关。 过渡语: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其实,这和郑和下西洋密切相关。郑和下西洋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明朝还有哪些对外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6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去探寻答案。 (二)新课讲授 1. 帆影通四海 ——— 郑和下西洋 (1)郑和其人及西洋的范围 展示内容:展示郑和的画像、生平简介以及明朝时期的航海地图,突出 “西洋” 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问:从这些资料中,我们能看出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明初所说的 “西洋” 具体指哪些地方呢?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郑和的成长背景、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分析他的人物特点;让学生观察地图,明确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就是 “西洋”。 过渡语:了解了郑和和 “西洋”,那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为什么能成功下西洋呢?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和概况 展示内容:展示明朝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发展的相关史料,以及关于郑和下西洋目的的不同观点材料。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他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和到达范围是怎样的?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技术支持(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个人因素(郑和的能力和精神)、统治者态度(明成祖的支持)等方面归纳条件;从材料中提取提高明朝威望、寻找建文帝、开展贸易等目的相关信息;通过地图演示,让学生明确 1405 - 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过渡语: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它有着怎样独特的特点呢?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3)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影响 展示内容:展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对比数据表格,以及反映郑和下西洋在促进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提问:对比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结合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时间、次数、船队规模、到达范围等方面对比,总结出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从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发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