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编号:22934798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5-1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清朝,学生,学习,历史,教学,闭关锁国
预览图 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5课。课程内容上,教材开篇介绍了军机处的设立,接着介绍了清朝的思想专制,后阐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教材位置上,《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承接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主题。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深远。学习这一课,有助于学生完整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理解封建制度从盛转衰的内在逻辑,也为后续探究中国近代屈辱史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此前接触过明清政治制度,也有部分学生对清朝文字狱、闭关锁国等有一定了解。但多数学生知识掌握较为零散,难以剖析君主专制强化的深层原因。他们具备一定分析、归纳能力,能借助资料探究历史,还会利用网络拓展知识。可面对复杂历史问题,部分学生分析角度单一,批判性思维不足。学生普遍对清朝宫廷故事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但也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历史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此外,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另一些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困难。总之,教学需因材施教 。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 19 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图示演示,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快慢;通过材料的再现和感悟,认识到: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与危害;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五、教学难点 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认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必然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马戛尔尼访华时中英互赠礼物的两份礼单,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出示有关中西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的一段文字材料,康乾盛世的辉煌,为何会走向没落?晚清的百余年间,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同学习第 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 观察礼单,发现历史信息。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学习。 设疑导入,为本课学习作铺垫。 (二) 新课讲授 壹·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登峰造极 1.背景 【引导】出示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课本110页,概括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 【讲授】出示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图和图文材料,讲授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1637年。议政王大臣们参与处理一切军国大事,权力很大,他们商讨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