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湘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 编号:22937097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表格式)-湘教版高中地理(2019)必修一

日期:2025-05-10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热力,环流,流的,大气,教学,知识
预览图 2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3.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能够解释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对气温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物理知识的温故复习,注重逻辑推理,分步骤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实际生活案例分析和应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难就是从这部分内容开始,因此学好本节课知识对于学好后面大气更为复杂的内容具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没有办法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以及地理环境建立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引导,运用示意图使教学直观化,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教学法、小组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一、导入新课 (3分钟) 教师活动1: 播放自行剪辑的“神探狄仁杰”片段,导入卖炭老翁和卖臭豆腐老汉的故事 请问同学们:如何进行判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1: 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判断两位嫌疑人说的是真是假呢? 以视频的形 式导入,有 利于激发学 生学习兴 趣,引起情 感共鸣。 二、学习目标 及大单元知识 体系梳理 (4分钟) 教师活动2: 教师梳理大气的大单元知识体系,并提 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热力环流示意图,综合分析热力 环流的成因及影响,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 程。(综合思维) 2.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利用热力环 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地理实 践力) 学生活动2: 学生齐读学习目 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使学生熟悉 本课需要学 习和识记的 知识点。 三、讲授新课 4 分钟 教师活动 3: 在探究热力环流之前,先补充一些和气 压有关的知识。导学案预习成果检查: 一、气压的基础知识 1.气压: 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 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以百帕为单位。 2.等压线:各气压值相等点的连线 3.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教师活动 4: 假设:地表是均一的,没有陆地和海洋, 没有草地与裸地之分……各地的受热状况 也相同,没有高低纬度之分……那么此时等 压面与地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实验探究: 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实验,自主探究下列 问题,并选一名同学上黑板绘图分享: 1.视频中烟雾在热水、冰块上的垂直运 动方向是否相同? 2.玻璃缸顶部空气和底部空气的流动 方向是否相同? 过渡:同学们刚才已经完成了简易热力 环流示意图的绘制,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热 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生活中,同学们有没 有留意过热空气是怎么运动的?冷空气又 是怎么运动的呢?请举例说明。 1.如果地面受热不均,空气会怎么运 动? 2.当空气发生垂直运动后,同一水平面 上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