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下册(2024)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 编号:22937651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6ppt+视频)

日期:2025-05-10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西洋,明朝,郑和,材料,发展,时期
预览图 9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课件网) 明朝的外交 明朝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对于塑造明朝的地位和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明朝的两百多年统治期间,明朝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往。明朝的外交政策既体现了其政治特点,也反映了其文化意识。两者共同构成了明朝外交活动的重要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思想上: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的实施 对外政策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 文化上:科技由发展而停滞,市民文学兴起 社会历史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明初,人们通常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 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材料一:永乐中,米粟自输京师百万石外,府、县藏蓄积甚丰;———《中国古代史》 (1)经济基础:明朝国力雄厚。(最根本的)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2)政府支持:明成祖大力支持。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航海技术也日渐丰富。 (3)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先进。 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知伊斯兰和佛教教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4)个人能力:郑和有坚强的毅力和组织能力。 一、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2: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材料3: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等等。 (1)政治目的:①寻找建文帝———个人目的 (1)政治目的:②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根本目的 (2)经济目的: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时间:1405—1433年 (3)范围: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特点:①时间长②规模大 ③次数多④范围广 ⑤友好交往 (2)支持者:明成祖 (5)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中国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漆器、金属货币等 西洋 (5)交换货物:(出)丝绸、瓷器、茶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