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目标导航 责任意识:学会辨析违法行为,明确违法后果,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政治认同:知道法律的作用,培养维护我国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 教学难点:法不可违的原因。 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法治观念: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自学导航 阅读P93-95,主体部分慢读,材料部分快读,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0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 ?违法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0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03|为什么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04|我们应如何对待法律 探究与分享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因为小勤在工地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属于违法行为,所以他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可以避免。我们需要了解法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知识归纳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与分享 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违法行为后果是什么 行为判别———以下行为是否受到法律的处罚? 1.小明在数学课上多次与同桌聊天,影响教师授课。 2.小明通过网络购买假学生证,用于景区门票优惠。 3.小明多次潜入教师办公室盗窃现金,累计金额达3000元。 4.小明长期抄袭同学数学作业,被任课教师发现。 5.小明对祖父母大声吼叫,拒绝帮忙做家务。 6.小明深夜用弹弓打碎沿街10盏路灯,造成经济损失8000元。 不会 不会 不会 会 会 会 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应受惩罚的行为。 探究与分享 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违法行为后果是什么 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违法行为后果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 含义: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欠债不还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P95 探究与分享 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违法行为后果是什么 行政违法行为 含义: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 行政 责任 行政处分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 行政处罚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国家公职人员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探究与分享 2、什么是违法行为?它分作哪几类?违法行为后果是什么 刑事违法行为 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犯罪 故意杀人 抢劫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制毒、贩毒 刑事 责任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区别 3.三种违法行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