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学习目标】 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重点难点】 1.法治政府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活动过程】 活动一:必备知识(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 法律的发展历程 (4)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 法的产生 (2)决定因素 (3) 法的历史类型 (4) 法的特征 (5) 我国当代法的性质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 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的启示 (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4.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原因、总目标、要求、原则———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法治国家:含义、表现、要求、意义 2.法治政府:含义、内涵的理解、要求、意义 3.法治社会:含义、表现、要求、意义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科学立法:含义、判断标准、要求 2.严格执法:含义、意义、要求 3.公正司法:含义、表现、要求 4.全民守法:含义、原因、标准、要求 综合探究: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活动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课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 活动三:主干归纳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因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①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5个坚持)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活动四:典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服务供给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阻碍,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不得向民营经济组织摊派财物。各级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推进服务和监管方式数字化转型,减少人为干预、压缩寻租空间,促进政商关系更加健康、亲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