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 期末专区 / 二年级上册 / 编号:2347411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原创情境卷(B)(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小学数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节气,开始,秧苗,水池,5分,明明
预览图 2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原创情境卷(B)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10分 得分: 主题情境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总结成的知识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地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一、填空题。(第1~4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四时八节,指一年四季中八个节气: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我国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这时大雁会往( )方飞。 2.求5个9 相加的和,乘法算式是( ),读作( );从48里面连续减去( )个6,得数是0,用除法算式表示是( )。 春分“立蛋”意在留住春天,孕育吉祥。图中立起来的鸡蛋高 ( )厘米,二年级的宁宁的一拃长大概有( )个这样的鸡蛋高。 4.按规律填数。 5.5×5+5=5×( ) 7×6-7=7×( ) 6.立夏意味着季节转换,夏天即将开始。“立夏称人”这一传统仪式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谐生活的追求。二(1)班在立夏这天开展称人活动,每9名同学分一组,可以分4组;如果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 )组。 7.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的一天。小晶的生日是6月7日,通常再过2个星期就是夏至,也就是6月( )日。 8.立秋,暑去凉来,农作物开始成熟。 +++=8 ×=18 =( ) =( ) 9.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月相的变化如下图: 按照规律,从新月开始,第40个月相是( ),前40个月相中共出现( )次上弦月。 10.我国立冬和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学校准备在冬至这天举办饺子宴,有一些桌子,如下图。照这样摆放,3张桌子可以坐( )人,( )张桌子可以坐26人。 二、选择题。(每题2分,) 表示冷暖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1.只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的乘法口诀是( )。 ①四五二十 ② 六六三十六 ③六八四十八 2.下面大约是1米的是( )。 ①树苗的高度 ②公共汽车的长度 ③铅笔的长度 小暑大暑暑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小暑可临摹了 8 个“暑”字, 里面包含了( )个“日”字。 ①8 ②10 ③16 4.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人们会制作河灯放入河中。将如图的河灯每两个用线段连接起来,会形成( )条线段。 ①4 ②6 ③8 5.给下面的扣子分类,分法不正确的是(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一年中最后两个节气,也是最冷 的时节,这时候可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来御寒。如果一碗糯米饭中需加入7颗红枣、4颗桂圆,那么28颗红枣和24颗桂圆最多能做( )碗糯米饭。 ①4 ②6 ③7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72÷8= 6+9= 8×2+7= 36÷6= 45÷9= 7×6-5= 8×7= 12÷4= 5×6+18=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每题2分,) 3×( )<24 4×( )<18 70>( )×9 ( )×6<41 四、操作题。() 1.根据信息,把示意图补充完整。(6分) 赵乐家在图书馆南面;方力家在电影院的南面;刘阳家在图书馆的西面。 2.从方力家到刘阳家应该怎样走 (6分) 五、解决问题。() 其余十一个节气还能反映物候现象、降水量或农事活动等。 1.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一般为五天,三候共计多少天 (4分) 2.雨水节气降水开始,小满节气后雨量增多。某天降雨后,测量员把一根1米长的竹竿竖直插入水池中,分别测量两个水池中雨水的深度。 哪个水池中的雨水更深,比另一个水池深多少厘米 (5分) 3.芒种是种植农作物的最佳时机,学校开展芒种插秧体验活动。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序号),并完成解答。(10分) ①明明比乐乐少插3棵秧苗。 ②乐乐插了5行秧苗,每行9棵。 ③明明插了7行秧苗。 (1) ,明明插了( )棵秧苗。(5分) (2) ,明明平均每行插多少棵秧苗 (5分) 4.如果买1盒,平均每支牙刷多少钱 (5分) 惊蛰时节,春雷阵阵。每响一次雷,池塘里的青蛙就会跳出一半。响完2次雷后,池塘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