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 编号:23617873

选择性必修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01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制度,文官,学堂,考试,建立,中国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 了解近现代中国官员选拔管理制度演变,认识古代科举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聚焦:概述近现代中国文官制度发展过程,归纳其特点并分析其背景与影响? 主要制度 主要措施 时代背景 晚清 科举制 度改革 戊戌变法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 改试策论 晚清新政 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折 停止科举 民族危机 政治改革 洋务运动 西学传播 学堂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晚清新政 1901年 学堂选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 [省府州县设大中小学堂和蒙养学堂 毕业者给予相应科举出身 授予相应官职] 1904年 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标志:《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该章程统一学制;规定学堂毕业者给予相应科举出身 授予相应官职] 1904年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 [考试合格者给予相应科举出身 分配相应官职] 1905年 废科举;城乡遍设学堂 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新政官制改革取代六部体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设农工商部 设巡警部 设学部[1905年管理教育选官] 1905年废科举制 民国 文官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出台一系列选官方面的草案 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和甄别是选拔官员两种主要形式] 考试: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女子除外 甄别:考查在职文官去留[利于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利于行政连续性和稳定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继承性 开放性和平等性] 考试:1929年《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1929年《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 甄别:一般在职人员采用 孙中山 五权宪法和文官考试 思想 建立考试院 完善文官机制 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新中国 干部制度[公务员制度]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建立:19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正式形成: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的分类管理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的推动 【教材问答】 教材P39“史料阅读”:扼要指出袁世凯的主张。 提示:科举制为人所诟病,开设新式学堂势在必行;新式学堂能让海外留学生潜心研修所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设立学堂能够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材P41“史料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从《考试法》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选拔应试人有何特点?此法有什么进步性?又有什么局限性? 提示:⑴特点:对应试人的资格有明确的要求,如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外院校的相关证书等。 ⑵进步性: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⑶局限性: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杜绝。 教材P42“思考点”: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促进了初级阶段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 p42-2主要变化在于改非领导职务为职级,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重新设置了职级序列。 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规定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完善。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统一领导、党管干部等要求要进—步体现到具体规定中。 p42-3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考选、铨叙事宜,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1929年颁布了《考试法》等一系列法规,初步形成了公务员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