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辩证地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核心要点提炼 1.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2.一个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3.一个探索: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一个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过渡时期的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说一说 请说明“过渡时期”的确切时间。 答案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连一连 请把“一化三改”与其具体内容用线连起来。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材料分析 毛泽东指出:“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骄傲起来”。 答案 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说一说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判断说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 答案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并未立即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适合中国国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