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 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 友谊的真谛 / 编号:23917609

(议题式教学)6.1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 2025-2026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日期:2025-09-19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友谊,革命,真谛,议题,建立,朋友
预览图 2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
“友谊的真谛”教学设计 总议题:解密艰难岁月里的革命友谊 教材分析 《友谊的真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第一框题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真谛: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也是一场心灵的相遇,要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据此本课选用革命中的友谊为素材贯穿设计,增强政治认同。导入选用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跨越山海的友谊,引出友谊话题;设置两个子议题【子议题一:淬火青春中为何锤炼不朽的友谊?】【子议题二:肝胆相照里如何缔结真挚的友谊?】让学生在书信中的革命友谊看为何需要建立友谊;从思想先行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友谊中感受友谊的真谛。 学情分析 进入学校,学生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他们要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体会良好的人际交往与真挚友谊带来的诸多好处。但是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也可能碰到由此带来的很多人际困境,容易产生一种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因此,要积极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友谊,更深入地了解友谊,理性地建立友谊十分必要。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中哈友谊及革命友谊,体味中国与友国的友谊,认同我国的对外交往理念。 健全人格:通过友谊品鉴,学会认识真正的友谊,提高辨别能力,学会寻找真朋友。 道德修养:通过找寻友谊中的真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友善,感悟友谊真谛,用心呵护友谊。 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友谊中的美好品质,学会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什么是友谊的真谛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过程 导入:家国情怀下的友谊交响曲 展示材料:“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这段感人至深的中哈友谊佳话一直广为流传。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哈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双方深耕睦邻友好,延续千年情谊。 分享:你有这样印象深刻伴你成长的友谊吗? 过渡: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友谊,那么何为友谊的真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烽火岁月,解密艰难岁月里的革命友谊。 子议题一:淬火青春中为何锤炼不朽的友谊? 议学情景一:书信中的革命友谊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无数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理想一往无前,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原本素不相识的革命者,因为共同的信仰与追求走到一起,也由此产生了伟大的革命情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柔石在狱中写给冯雪峰的亲笔信,感人至深的文字,见证了两位无产阶级革命者之间的崇高友谊。 作为革命同志,冯雪峰和柔石之间的友谊,很早便已结下。二人共同参加了晨光文学社、到北京大学旁听。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等事件发生后,这对革命挚友的思想都受到很大震动,他们写下大量作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也逐渐成为他们之间经常交流的话题。 议学任务一:友谊分享会 ①这两位革命者是因为什么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烽火岁月,战乱频繁,见少离多,人为何还需要友谊?友谊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预设答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一起承担;需要友谊 ②你在我校新交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分享认识经历并说说这份友谊为你带来了什么体验? 议学成果一:为何要建立友谊P44 ①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从陌生到越来越了解和熟悉,逐渐建立了友谊。 ②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积累着不同的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子议题二:肝胆相照里如何缔结真挚的友谊? 议学情境二:思想先行者的友谊 展示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都全心全意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