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阅读拓展训练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篇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国家航天局 2024 年 6 月 25 日电)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六号探测器于 5 月 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轨道修正、近月制动后进入环月轨道。6 月 2 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 - 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6 月 4 日,上升器携带采样样品点火起飞,完成与轨道器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后受控落月。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经过 13 天环月等待和 2 次月地转移入射,最终实现返回器携样重返地球。 此次任务共带回 1935.5 克月背样品。中国科学院团队通过分析发现,着陆区火山活动时间为 28 亿年,证实月球背面存在年轻火山活动;还发现 42 亿年前的高铝玄武岩颗粒,证明月背火山活动历史长达 14 亿年。这些发现为解开月球二分性成因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 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表示,嫦娥六号任务突破地月中继通信、月背采样封装等 16 项核心技术,标志我国探月工程进入新征程,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和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拓展训练: 请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标注导语包含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文中提到嫦娥六号带回 1935.5 克月背样品,这个数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为什么说嫦娥六号任务 "为解开月球二分性成因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 对比课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说这则消息在报道科学事件时的语言特点。 结尾引用国家航天局负责人的话有什么好处? 第二篇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中国网 2025 年 4 月 24 日电)2025 年 4 月 24 日 9 时 08 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 582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乘组由 3 名航天员组成,将在轨驻留 6 个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 23 项空间实验。其中 "月壤砖太空暴露实验" 备受关注 ——— 这块由我国科学家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特殊砖块,将验证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建筑材料的稳定性,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数据。 神舟二十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 3 次载人飞行任务。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后续还将实施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等任务,持续推动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和科学实验能力提升。 拓展训练: 这则消息的电头包含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导语中 "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这一表述有何必要性?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神舟二十号的主要任务。 文中为什么要具体介绍 "月壤砖太空暴露实验"? 分析 "约 582 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中 "约" 字的表达效果。 从这则消息中可以看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第三篇 我国 4 项非遗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总数居世界第一 (新华网 2024 年 12 月 7 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9 届常会于 12 月 4 日至 5 日在巴拉圭举行,中国申报的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羌年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实现联合国非遗名录机制首次转名录程序。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数千年来通过年夜饭、守岁、拜年等习俗,维系着家庭与国家的情感纽带,现已成为世界性文化符号。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有三千多年历史,被称为纺织业 "活化石";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