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 2 宪法是根本法 / 编号:24112045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5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宪法,法律,课时,认知,生活,理解
预览图 3
小学政治 小学政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感受宪法日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隶属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受法律保护”(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开篇),是单元“从具体法律认知到根本法理解”的关键衔接点,也是小学法治启蒙向初中宪法学习的过渡载体。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层面本单元以“法律保护”为核心,形成“认知(第一课:法律伴我行,知法律护生活)→深化(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懂保护的源头)→行动(第三课:依法维权,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逻辑,本课时是“深化环节”的入口。(二)本课层面本课围绕“宪法是根本法”展开,分两步:本课时(感受宪法日) 以“纪念日”为具象抓手,帮学生建立“宪法很重要”的初步印象;后续内容(宪法规定了什么)则拆解宪法具体条款,让印象落地为理解,本课时是本课的“认知铺垫”。(三)本课时层面本课时是核心,以“宪法日”为锚点,分3层传递精准信息,贴合六年级认知特点:明宪法“根本属性”、懂宪法日“特殊价值”、引宪法认知“延伸方向”。(四)知识结构关系1.纵向:紧扣“宪法认知”梯度,衔接学段纵向围绕“宪法”这一核心,形成清晰的认知递进,针对性强:低学段(1-3年级):学“生活规则”(校规、家规),是“宪法=根本规则”的基础认知铺垫;中年级(4-5年级):知“身边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法律护生活”,为本课时“宪法是所有法律的依据”提供具体参照;六年级(本课时):升维到“国家根本法”,理解“法律保护的源头是宪法”,完成“具体法律→根本法”的跨越,直接为初中“系统学宪法条文、懂宪法原则”打基础(如初中会学“宪法的基本原则”,本课时先建立“宪法重要”的认知)。 2.横向:锚定“本课时内容”,关联生活与学科(1)与生活关联:针对本课时“宪法日宣传”,引导学生联系“学校宪法日班会、社区宪法海报、家庭看的宪法宣传视频”,把碎片化生活体验转化为“宪法离我不远”的认知,解决“宪法抽象”的问题;(2)与学科关联:历史:针对“宪法是浴血奋斗的结果”,关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帮学生理解宪法的历史背景;语文:针对“宪法宣传”,可让学生写“宪法日宣传短句”,把认知转化为文字实践;三、资源挖掘1.文本类:选《宪法伴我们成长》中“宪法日由来”章节、历年宪法日主题海报(如“宪法护成长”),补充本课时“宪法日意义”;2.视听类:看《宪法日的一天》微视频(展现学校、社区宪法日活动)、听《宪法拍手歌》(记“根本法、宪法日日期”),具象化本课时内容;3.实践类:搞校内“宪法宣传小使者”(画手抄报、讲1分钟宪法日知识)、家庭“我教家长宪法日”,落实本课时“认知延伸”。 课标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节课从各维度进行分析。政治认同。通过发现与法律有关的生活现象,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道德修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法治观念。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1)宪法法律至上。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4)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