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 2 宪法是根本法 / 编号:24112046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5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宪法,法律,单元,学习,学生,内容
预览图 4
小学政治 小学政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题设置三个与宪法相关的话题:“感受宪法日”“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权威”。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作为本册起始,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法律和法律体系。在前几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逐步渗透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每课内容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感受宪法日”,目的是通过宪法日活动让学生走近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树立宪法意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树立宪法权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了解学生应该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明白社会各个主体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行为。课时内容分析:本框内容可以浓缩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即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效力等级最高,最具权威性。两个基本点———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本课时核心为宪法是衡量一切法律好坏、对错的最高标准。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本课时在教材内部扮演着 “中枢神经” 的角色。它既是第一单元知识链的理论核心,又为整本教材后续内容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合法性依据,将分散的知识点统合在一个以宪法为顶点的法律体系框架之内。1.与本单元内的横向联系:与第一课《感受法律的力量》:第一课是“面”,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法律;本课是“点”,聚焦所有法律中最核心的一部———宪法。形成了 “从一般到特殊” 的逻辑关系。2.与第二课内其他框题:与第一框《感受宪法日》:第一框是“导入”,通过仪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本框是“核心论证”,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回答“为何要设立宪法日”的根本原因。与第三框《树立宪法权威》:本框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树立权威),第三框是“怎么做”(如何树立和维护权威)。两者构成 “知”与“行” 的关系,理论指导行动。3.与本册其他单元的横向联系:与后续单元(如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单元):本课时的“最高效力”原则是后续学习的基石。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时,学生会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等机构的权力直接来源于宪法的授予,其运行必须遵守宪法,这本身就是宪法最高效力的体现。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时,会明白这些权利是宪法赋予的,是最高层级的保障,任何法律都不能剥夺。与法治精神培养:本课时所传递的“宪法至上”、“法治统一”的理念,是贯穿全册教材的核心法治精神,为培养学生成为尊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思想基础。纵向:本课时的位置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折点,它承接了低学段的感性认知,并为高学段复杂的制度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实现了法治教育内容的螺旋式上升。中低学段时初步感知规则、法律的存在,知道宪法是根本法(是什么),但无需解释原因。此前学习建立了“宪法很重要”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本课时探讨“为什么重要”提供了前提和动机。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