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 2 宪法是根本法 / 编号:24112047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5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宪法,法律,学生,内容,权威,效力
预览图 5
小学政治 小学政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闫慧 备课时间 2025.08.27 课题 《树立宪法权威》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题设置三个与宪法相关的话题:“感受宪法日”“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权威”。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统编小学德育教材的“法治专册”,意在通过一学期安排了由浅人深的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人手,感受身边的法律,认识我国的法律依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了让学生和教师尽快熟悉陌生的知识领域,本册教科书的法治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作为本册起始,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法律和法律体系。在前几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逐步渗透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每课内容分析:“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感受宪法日”,目的是通过宪法日活动让学生走近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小树立宪法意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的根本法。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树立宪法权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树立宪法权威,了解学生应该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明白社会各个主体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行为。课时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法治教育专册的奠基课,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即宪法是“母法”和“总章程”。课程主要围绕三个核心观点展开: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旗、国徽、首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其他普通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依据和基础,所有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通过对比普通法律的制定过程,凸显宪法程序的严肃性和特殊性,从而体现其至高无上的权威。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如“树根与枝叶”的比喻、故事案例等)将抽象的宪法原则转化为具象认知,最终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初步意识。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1. 纵向关系(层级与效力)。构建一个清晰的 “金字塔”式法律体系认知。宪法处于塔尖,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普通法律(如《义务教育法》);再下层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通过这种纵向的“母法”与“子法”关系,凸显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上性,所有下位法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 横向关系(内容与功能)。构建宪法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之间的根本纽带关系。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任务和机构(总章程);保障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和运行基础(总依据);赋予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并设定了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根本保障)。这种横向关系表明,宪法权威体现在它全面涵盖并根本规范了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三、资源挖掘:权威文本:《宪法》条文(如公民权利义务)及其他法律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明确表述。直观载体:宪法宣誓仪式视频、人民币上的国徽图案,将抽象权威具象化。亲历活动:组织或参与“国家宪法日”晨读活动,在仪式体验中感受尊严。生活案例:采用正反案例(如《义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