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的能量来源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 形成机制 热量来源 太阳暖大地(太阳短波辐射) 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其中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 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 射) 大气增温的同时形成大气辐射少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成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 热量还给地面 知识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原理 2意义 知识点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成因、分类和意义 2大气热力环流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原理 过程 案例 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知识点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原理 2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一般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面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不改变风速的大小,只改变风向 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下垫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个力共同作用,使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风的类型 作用力 受力分析(北半球) 风向 理想状态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真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斜交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知识点五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的应用———分析某地太阳能的丰歉 地区 分析 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应用 原理 利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生产反季节蔬菜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很难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其内部升高气温 秋冬季节,人造烟雾防霜冻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减少农作物冻害 (3)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现象 原因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冬季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综合应用———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1)天气状况对昼夜温差的影响 天气状况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昼夜温差 晴朗 弱(白天气温高) 弱(夜晚气温低) 大 阴雨 强(白天气温不太高) 强(夜晚气温不太低) 小 (2)海拔对昼夜温差的影响 海拔 云层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昼夜温差 高 薄 弱(白天气温高) 弱(夜晚气温低) 大 低 厚 强(白天气温不太高) 强(夜晚气温不太低) 小 (3)下垫面状况对昼夜温差的影响 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戈壁、沙漠等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