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期中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4200509

专题09 海水的运动学案(原卷+解析)2025-2026学年 高一必修一地理人教版2019 期中复习

日期:2025-10-29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海浪,海水,海域,潮汐,形成,影响
预览图 0
专题09 海水的运动 知识点一海浪 概念 海里的波浪 成因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特点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图示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如下图所示: 波长: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峰:波浪周期性运动的最高点。 波谷:波浪周期性运动的最低点。 波高:相邻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2海浪的极端表现形式 海啸和风暴潮是常见的海浪的极端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概念 特点 海啸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能量巨大 风暴潮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能量巨大,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风暴潮来势倍增 3海浪的影响 影响 举例或说明 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①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 ②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海啸和风暴潮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①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②对海上航行、海上勘探等活动不利,毁坏沿海建筑等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 4对海浪的防御与利用 (1)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3)海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源。人们可利用海浪发电。 知识点二潮汐 1潮汐的概况 概念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 成因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变化规律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2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 影响(具体表现)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根据潮汐规律去海滩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例如,涨潮时鱼群随水流进入潮间带,落潮后被滞留下来,利于捕捞 利用潮汐发展养殖。例如,养殖紫菜、海带、贝类等 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在沿海港口建设中,准确估算潮汐,就能估算港口、河道的合理挖掘面积,减少工程量 港口船舶可根据潮汐规律进出港口,载重较大的船舶应赶在涨潮时进出 潮汐发电 在海湾或河口筑拦潮大坝,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 盐场生产 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海岸,这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时机 知识点三洋流 1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类,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类型 暖流 寒流 概念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流向 一般从较低纬度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海域 一般从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 等温线变化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高,等温线凸向低温方向 比所流经海域水温低,等温线凸向高温方向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举例 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大陆西岸荒漠景观的形成 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于形成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等的形成 上升流可以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于形成大渔场 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航行加速,节约燃料;逆流航行减速,消耗更多燃料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