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江西省上进联考高三10月一轮复习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平面图。该城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和复杂的水利系统,其高等级墓葬中出土大量玉料和器型复杂、纹饰繁缛的钺、琮、璧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良渚古城平面图 图1 A.专制集权主导的水利文明凸显 B.具有典型母系氏族公社特征 C.玉石专业化生产催生阶层分化 D.出现“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2.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和以刑为中心的刑罚制度,礼和刑各自为用。这表明当时的法律制度 A.注重礼法的结合 B.形成完整体系 C.以刑罚作用为主 D.发挥治理效能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文化现象。这可用于论证此时中国 图2 A.分封制度发展导致区域兼并加剧 B.南北方文明共同推动中华文明形成 C.区域文化中心意识加剧离心倾向 D.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格局开始形成 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立石刻,强调秦朝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禁止有子的寡妇改嫁;严惩妻子擅自逃离丈夫的行为;有妇之夫生活淫乱者,杀之无罪。据此可知,秦始皇此举意在 A.强化社会伦理 B.宣扬三纲五常 C.突显皇权至尊 D.维护女性权利 5.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时小亩比战国时的周亩略小),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折合今量约为产粟281市斤/市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历史文献所述不符合史实 B.西汉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C.论证了重视农业发展的必要 D.汉初社会稳定民生殷富 6.为了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制度相适应,唐朝的法律包含了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条文。如《唐律疏议》中“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条文。这反映了唐朝 A.儒家思想渗透法律体系的完成 B.“华夷之辨”观念的彻底消亡 C.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有效治理 D.多元一体政治制度的实效性 7.北宋吉州泰和人曾安止撰写《禾谱》一书,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水稻的著作。他在《禾谱》序中说,北宋时的江西地区,“漕台岁贡粮食百万斛,调之吉者十常六七”。由此可见,当时 A.精耕细作农业已趋成熟 B.百姓税赋沉重 C.江西区域获得较大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 8.元朝的天文观测点范围空前广大,北达北极圈附近,南至占城(今越南南方)15世纪初朝鲜所绘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的非洲、大西洋等,就源自元朝后期的世界地图,体现了元朝人对世界的新认识。元朝人对世界的新认识主要得益于 A.大一统政治格局的保障 B.西方测绘技术的传入 C.传统地理学研究的延续 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9.在朝贡体系下,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有疆无界”,没有明确的“国界线”。然而在康乾盛世时期,清政府先后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恰克图界约》等条约来确定双方边界线,同时也开展与其属国朝鲜、廓尔喀之间的“边界”划定工作。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朝 A.朝贡体系走向瓦解 B.对外政策根本改变 C.疆域版图得到巩固 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10.清朝,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经营地主”。他们拥有大量土地所有权,且不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而是亲自(或委派管家)组织生产,通过雇佣劳动力直接经营土地,生产出的大部分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用于市场销售,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反映出清朝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11.明末清初思想家李塨在批评理学家时说:“承南宋道学后,守章句,以时文应比,高者谈性天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