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物理阶段测试10月29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对甲乙丙丁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1 中,A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B . 图 2 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图3 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 图 4 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3.学完热学知识后,晓明提出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水太热不能喝”,其中的“热”是指温度 B.“水汽化时要吸热”,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C.“开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其中的“热”是指热量 D.“壶中的水被烧热了”,其中的“热”是指内能 4.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北方供暖系统用水循环散热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第1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5.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 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它们 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 2 B.2: 3 C.4:3 D.3: 4 6.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说明在此过程中能量不守恒 B.在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C.小球运动到相同的高度,具有相同的动能 D.在小球的运动中,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 7.如图A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如图B所示是我国古代曾发明一种点火器,以牛角为套筒, 把艾绒黏附在木质推杆前端。取火时一只手握住套筒,另一只手向内猛推推杆,推杆前端的艾绒就会被 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套筒 艾绒 推杆 图A 图B A.做功冲程中,燃料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类似,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对气体的压缩程度更高 C.图A丁冲程中存在着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I 甲、乙、丙冲程靠飞轮惯性完成 D.图B把推杆推入牛角套筒内时能量转化过程与热机中的图丁冲程相同 8.如图所示是小芳学了能量守恒后设计的一个小蒸汽轮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如果没有能量补充,轮子最终会停下 C.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子的机械能 D.轮子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 9.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原理相同 的是( ). 1 页 , 共 4页 A.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 B.拔火罐时罐子“粘”在皮肤上 C.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 D.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B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得到了电子 C.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D.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1.下列对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的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断路、乙短路、丙通路 B.甲通路、乙短路、丙短路 C.甲断路、乙通路、丙短路 D.甲短路、乙断路、丙通路 12.长江文化艺术季的举办为武汉吸引了大批游客。武汉某旅游景点升级了验票方式,人脸识别通过, 开关S 闭合;刷码验证通过,开关S 闭合;还可人工验票,工作人员可手动将开关 闭合。这三个开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4%*141 13.花园里百花争艳,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现象;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