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一章 地球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 编号:24271680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3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07 科目:初中地理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地球,自转,运动,实验,地球仪,观察
预览图 2
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
课题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地球的自转运动活动 地球的自转运动演示【课前布置】准备地球仪教师介绍地球自转及其基本特征。指出地球仪上的东南西北方向,并介绍顺时针、逆时针、周期等通用名词。2.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3.组织学生按照下列流程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任务1 面对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①明确地轴、南北极、赤道的位置,指出地球仪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②用笔在地球仪的北半球、南半球、赤道上分别标出三个明显的点,然后自西向东沿着赤道拨动地球仪,使得标记的点转动360°。③将所观察点运动的状况与方向,记录到地球自转运动观察记录表中,并用箭头在示意图上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任务2 面对南北极点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①分组合作。3名学生为一小组;两名学生分别面向北极和南极,一名学生自西向东沿赤道拨动地球仪;②面向南北两极的同学,反馈所观察到的地球运动状况;③互换演示;④将所观察的地球运动状况,记录到地球自转运动观察记录表中,并用箭头在示意图上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注意: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对演示操作不当的部分要及时进行纠正。 1.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2.将观察到的结果,写到地球自转运动观察记录表中;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周期3.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 能否自主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归纳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并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证明地球运动的存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及影响1.昼夜交替活动 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与现象实验器材:地球仪、透明球体、手电筒实验步骤:①一位学生手持透明球体,另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透明球体,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透明球体上产生的现象。②在一平面上垂直放置地球仪,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地球仪,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③重复第②步操作的同时,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④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与伦敦,用红色笔标记北京所在的点,用蓝色笔标记伦敦所在的点,重复第③步操作,观察标记点的变化状况。2.时间差异①对学生的课前实验进行评价小结。②多媒体展示: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式时北京和伦敦时间的差异的情境材料。③教师引领: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导致经度不同的地区的时间差异。 【活动 昼夜交替模拟实验】1.学生配合教师演示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实验演示。2.对实验产生的现象进行探讨,并梳理实验结论。【课前实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模拟实验1、课前学生自行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实验目的:模拟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白纸、记号笔、吸管、橡皮泥。实验步骤:①将白纸裁为3cm的纸条,并将其连接为纸环,使纸环长度能够恰好沿赤道方向绕地球仪一圈。②将纸环折叠为24等份,并用笔画出折痕,然后将纸环沿着赤道围住地球仪。③将吸管等分为三段,然后用三块橡皮泥将三段吸管竖立在纸环上相邻的三格。④使第一根吸管垂直朝向我们,同时在距离地球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