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天津市蓟州区蓟州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下列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如图甲、乙所示,古筝和竹笛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我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竹笛发出的声音,是描述声音的哪一特性()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3.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人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 B. 以舟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 以山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 以山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 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C.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D.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5.下列文明行为和管理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中、高考期间禁止广场舞活动 B. 街道旁装噪声检测仪 C. 在学校周围设置禁止鸣笛路段 D. 在学校周围植树 6.“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3×109nm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7.如图所示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色相同 B. 丙、丁的音调相同 C. 乙、丁的响度相同 D. 甲、丁的音调相同 8.我们平时形容声音的“高”,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 男高音歌唱家 D. 听不见,声音再高些 9.小亮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法正确的是() A. 小亮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消除测量误差 B. 小亮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C. 数据“18.1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应去掉 D. 最终的测量结果为18.51cm 10.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8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最终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7m/s B. 9m/s C. 10m/s D. 无法计算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 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的路程() A. 所用时间为2.5 h B. 所用时间为2.6 h C. 平均速度为48 km/h D. 平均速度为50 km/h 12.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运动 B. 甲车做加速运动,乙车做匀速运动 C.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1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弱,表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B. 图乙:演奏古筝时,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C. 图丙: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 图丁: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14.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15.如图所示,铅笔长为 cm,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 1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48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7.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